可以和他(她)徜徉在一幅水清、岸綠、景美的水生態圖景里。
我們距離這樣的目標有多遠?環保在線小編注意到,部分地區水環境達標任務被擺在重要位置。根據生態環境部近日消息,全國Ⅰ—Ⅲ類水體比例同比增加近4.3個百分點,劣Ⅴ類水體比例同比減少2.6個百分點。根據國內權威券商研報,包括飲用水保護、黑臭水體治理、水生態系統修復、城鎮污水處理提標改造在內的涉水業務將是未來重點。目前,僅黑臭水治理市場就已達到千億元量級。
對標魚翔淺底的目標,水環境治理面臨的壓力著實較大,需要治水效率更高、見效更快、投資更省。這也意味著,未來水環境治理將進入深水區,要做好污水管網收集、工業企業入園和嚴格監管等工作。一方面,目前解決的是有沒有污水管網系統的難題,未來要解決管網好壞,污水處理效率低等問題。另一方面則是監管部門要堅持“嚴”字當頭、依法監管,強化全天候全流程全覆蓋的監督管理。
也有人用似乎是最漫不經心方式,心語遙寄,細微之處亦可傳情
可以和他(她)在“紅”“藍”“黃”“綠”中體味家長里短帶來的平凡真切:來一場直叩人心、涉及“濕垃圾、干垃圾,還是有害垃圾、可回收垃圾”的靈魂拷問。2019年7月1日,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正式實施,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將面臨處罰。隨后的1個月里,結束20年慢跑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在輿論討論甚囂塵上的同時,也迎來越來越多的城市將其納入立法。
隨著垃圾分類深入推進,下一步評測標準遂將作出調整,即“垃圾分了沒有,分清爽沒有”成了判別小區分類情況的首要準則。但別忘了在垃圾處理這輛車中,垃圾分類的“前輪”,經過分類收集、運輸和處理的“鏈條”,最終要拉動垃圾減量和資源化處理的“后輪”。“推進不容易,維護更難”,但更重要的是持續下去,把成果“常態化”。顯然,從蹣跚試點到強制時代,一條切實可行的分類獨特路徑仍待破局。
愛,在環保……有人將生活過成了詩,也有人將詩過成了生活,對他們來說,每一天都是應該表白時刻。恰巧,環保正陪你留下來,一同尋找愛情的樣子,邂逅余生之人。